首艘国产极地科考破冰船开建
2016年12月20日,首艘国产极地科考破冰船在上海开工建造。根据计划,新船2019年完成建造、投入使用。
双向破冰,更好地破极地坚冰
新船建造工程由国家海洋局所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开展,江南造船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建造。所建新船长122.5米、宽22.3米,航速12-15节,续航力2万海里,自持力60天,载员90人。
新船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七O八研究所和芬兰Aker北极公司联合设计。按照设计,新船将可以2-3节航速冲破1.5米厚的冰层加0.2米厚的积雪,“雪龙”号则是以1.5节航速冲破1.0米厚的冰层加0.2米厚的积雪。
新船采用国际先进的双向破冰船型设计,船首、船尾均可破冰,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。一方面解决破冰航行低速舵效差问题,另一方面,尾向破冰时可实现极区原地360度范围内自由转动,并可突破10-15米海冰冰脊。与“雪龙”号相比,新船在冰区操纵、定位和掉头作业变得更容易,更利于海上科考作业和船舶航行安全。
目前,世界上拥有破冰船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,能力最强的破冰船是俄罗斯的“50周年胜利”号核动力破冰船,航速18节时最大破冰厚度可达2.8米。
双船组队,助力破科考坚冰
极地科考破冰船是抵达极地海洋目标海域、开展冰区海洋调查作业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。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队开展南极考察至今,先后赴南北极地区担负运输、科考的船只,分别是“向阳红10”号、“J121”号、“海洋四号”、“极地”号和“雪龙”号。目前进行极地科考的,只有正在执行南极科考任务的“雪龙”号。“雪龙”号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1993年建造,我国购入后加以改造,成为极地考察船。
新船建成后,将与“雪龙”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,编队赴南北极进行科考和后勤补给。届时,将告别“雪龙”号单船极地“作战”模式,发挥“一加一大于二”的作用。
江南造船在科考船建造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,承接了包括“远望”系列航天测量船、“东方红3”号科考船在内的多艘复杂船型。江南造船与“雪龙”号也颇有渊源,累计为其实施了10次修理改造工程,特别是在2013年,江南造船成功为“雪龙”号“换心”,解决了困扰其多年的动力、续航力不足等问题。2016年7月,江南造船成功中标本次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建造项目。
据介绍,新船将配备一系列先进的科考设备。同时,为保护极地环境,新船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绿色环保设计。新船将装备废气清洗设备,深度解决破冰船排烟污染问题。
首造科考破冰船,有效破极地船舶制造业坚冰
极地考察破冰船是在极地恶劣环境中考察作业的特种船舶,对船舶的设计和建造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。新船的建造,将有效提高我国在这类船舶方面的建造水平。
长期以来,船舶保障支撑能力,一直是我国极地考察中的一个短板。在极地恶劣的环境下,因船舶自身能力不足,我国南极考察就曾遇到不少困难,如2014年初,“雪龙”号在成功救援俄罗斯被困客船“绍卡利斯基院士”号后,便遭遇到密集浮冰而被困。
与一般的船舶相比,破冰船要求有高强度的船体,以承受冰压力的冲击载荷;要求有强劲的动力设备、推进机械等,确保强力破冰。此外,还要求能防寒抗冻,在极端低温条件下确保航行安全。
随着气候变暖、海冰消融,北极部分水域夏季“无冰期”增多,北极航道开始露出冰面。从我国的港口往北航行,经白令海峡过东北航道到达欧洲,这条新远洋航线开通后,我国远洋货轮可以更便捷地抵达欧洲。